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这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 柴静《看见》
同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但先入为主的悲情是需要我们共同警惕的。 —— 柴静
不信任可以保持疑问和观察,可以讨论与争辩,但敌意是一种预设,一种观点,寻求能支持自己情绪的证据,刻意忽略对对方有利的事实,站在一个善恶二元,黑白分明的世界上。 —— 柴静
庄子说,人之所以有情感,因为人的知识不够,若有充分的认识,则不会有情感。所有的情绪都必然都妨碍人们去认识“真知”,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必然性的人,事实上不会发现任何值得恨,笑或者轻视的东西。 —— 柴静
但他呈现什么,取决于你问什么,你对人性的认识有多深,呈现才有多深。 —— 柴静
穷尽了自己的智力,从当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 柴静
真实是无底洞的那个底,但有意义的就是,向通往它的那个过程。——美国律师·吉恩·史莱特曼 —— 柴静
你不可以让观众感觉到你有种凌厉之气,这些点点,眼神当中的东西,也是对自己第一个角色的认定——我是谁? —— 柴静
你应该在每一分每一秒都清楚的活着。 —— 柴静
我会把记者,当成一种生存的方式。你不是在聚光灯亮起来的时候,你才是记者。 —— 柴静
一个记者,出发点不要是质疑,而要是疑问。——庄殿君指点柴静 —— 柴静
其实我觉得采访,只不过是一种懂得。你在什么地方听,在什么地方皱眉,什么地方的时候眼神专注,其实就够了。 —— 柴静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柴静的妙语
简介:柴静,山西临汾人,生于1976年。 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曾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2011年...详细
柴静的作品:《用我一辈子去忘记》、《穹顶之下》、《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