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 杨绛《我们仨》
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 杨绛《我们仨》
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 —— 杨绛《我们仨》
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越远,越怕从此不见。 —— 杨绛《我们仨》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 —— 杨绛《我们仨》
“三反”是旧知识分子第一次受到的改造运动,对我们是“触及灵魂的”。我们闭塞顽固,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不能改造。可是我们惊愕地发现,“发动起来的群众”,就像通了电的机器人,都随着按钮统一行动,都不是个人了。人都变了。就连“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同程度的变:有的是变不透,有的要变又变不过来,也许还有一部分是偷偷儿不变。 —— 杨绛《我们仨》
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 杨绛《我们仨》
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 —— 杨绛《我们仨》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 杨绛《我们仨》
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 杨绛《我们仨》
作者:杨绛
喜欢1
简介:《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详细
(收录34个妙语)
发布《我们仨》的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