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祖籍河北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徵少年孤贫,胸怀大志,不事产业,却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动乱,魏徵历经坎坷,曾经五易其主。他先是从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李密爱其文才将之招至麾下。但魏徵在李密手下并不受重用,李密覆败,魏徵随李密投唐。魏徵主动请缨,帮助李渊去平定山东,并用一纸书信招降了李绩。但不幸当时恰逢窦建德攻陷黎阳,魏徵遭擒,又被窦建德收入帐下,作了夏王的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魏徵和裴矩一起入关二次投唐。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欣赏他的才能,引荐他为太子冼马。玄武门之变后,继任的太子李世民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先引为太子宫詹事主簿,即位后又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直到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魏徵所上 《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