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 沈复浮生六记

過客 发布于: 2015-11-26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我曾以为 青春是不醉不归的酒 是夏夜晚风下滋生的汗 是台风天吹飞的伞 是只属于学生时代的特权 但我知道 是我们准备出发上路时 将错过的一些美好的风景 这是我们成长的代价 也终有一天 那些失去的 终究会以另一种特别的方式 回到我们身边 也许有一天 我们也不再是一无所有……
  • 在我儿子出生半年后,我觉得他已经是一个很汇经的人了。他除了吃和睡,哭和笑以外,还没有引的更突出的表现,我对陈虹说:他应读有点什么爱好了。所以我决定让他来分享我对古典音乐的爱好,我希望巴赫、勃拉姆斯他们,还有巴尔托克和梅西安他们,当然还有布鲁克纳和肖斯塔科维奇,他们能让我的儿子漏漏感到幸福,因为他们每天都令我愉快。我以为漏漏会子承父业,会和我一样感到愉快。
  • 第二次也打开门,这次我决心了!偷就偷,虽然是几个「列巴圈」,我也偷,为著我「饿」,为著他「饿」。 第二次失败,那么不去做第三次了。下了最后的决心,爬上床,关了灯,推一推郎华,他没有醒,我怕他醒。在「偷」这一刻,郎华也是我的敌人;假若我有母亲,母亲也是敌人。
  • 你们的命都是你们自己的,记住,把命留好了,好好打鬼子。
  • "机智主要的用处是教 我们与没有它的人相处得很好".
  • 邪恶进攻正直的心灵,从来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它总是想法子来偷袭,总戴着某种诡辩的面具,还时常披着某道德的外衣。
  • 沈复

    年代:清朝

    国籍:中国

    发布沈复的妙语

    简介: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详细

    沈复的作品:《浮生六记》

    喜欢该妙语的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