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柔情啊——它是何等的完美!又何其迅速,不可挽回地失去了它!而热情、慷慨、幻想、绝望,所有这些青春的传统品性——除了青春以外的所有品性——都是与我们生命同生同灭的。这些感情就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青春的柔情呢——那种精力充沛的懒散,那种孤芳自赏的情怀——这些只属于青春,并且与青春一起消逝。

—— 伊夫林·沃旧地重游

曾太太 发布于: 2016-02-19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要是有一天,别人知道我其实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的话,可以想象我要在这个世上苟延残喘下去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如果把我现在的境况,与那时所处的生存状态作比较的话,很难说到底哪一种方式会更为孤独。
  • 听说男朋友跑了,该不会是来重案组找线索吧?
  • 学着读书——写作又何尝不是——也就等于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们的个性并非如我们乐于想象的那般密不透风,我们自以为只归我们独有的很多东西其实根本没有那么私密——当然并不是说它们就是客观超然的,像你在快餐店里招待侍应生那么不带感情色彩,而是说它们其实都是人类所共有的东西。我们在发现自己并非如此孤立的同时也要付点代价:我们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般与众不同。
  • 假如我是暴尸于野的尸体,若冥府发给惨死者六张优惠折价券稍作补偿,允许灵魂在事发现场做六件标记、行使奖惩的话,那么,第一张,我当然用来标记跟死因相关的事物,有助于破案或避免他人发生同样的惨剧。第二张,标给救援的人,他们应得到祝福。第三张,送给路过却不围观,以同理心尊重遭逢意外的我,并且在心中祝祷逝者得安息生者得安慰的人(这也是我一贯的作为,若经过事故现场,便称诵观世音菩萨悲海缘声,为不幸的人默祷)。第四张,我得大大地使用,标记围观的“乡亲势大“,他们将得到我的怒气。第五张,我必然要送给用镜头蹂躏我的摄影记者,他们欺负我这个死人,肆无忌惮,拍摄且特写我那压扁的头颅、喷血的五官甚至残躯躺卧的模样,次日登在报上以”飨“读者,无一丝”尊重亡者“的同情心。
  • 人生奇诡,处处与旧日生活撞在一起。
  • 一到早上朗诵的时候,全学校出来的都是英语,闭上眼睛以为是在牛津,睁开眼一看是在天津。
  • 伊夫林·沃

    年代:近现代

    国籍:英国

    发布伊夫林·沃的妙语

    简介:伊夫林·沃,(1903—1966)英国作家,全名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1903年10月28日生于英国汉普斯特德。伊夫林·沃被誉为“英语文学史上最具摧毁力和最在成果的讽刺小说家之一”。详细

    伊夫林·沃的作品:《旧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