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 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白雪 发布于: 2016-05-26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人太容易找到借口,那是我们过于保全自身,不舍得让自己走到悬崖边上。真正强烈而完善的感受,只会来自一条途径,即:置之死地而后生。
  •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 在灯光下,我们可以看清楚小寒的同学们,一个戴着金丝脚的眼镜,紫棠色脸,嘴唇染成橘黄色的是一位南洋小姐邝彩珠。一个颀长洁白,穿一件樱桃红鸭皮旗袍的是段绫卿。其余的三个是三姐妹,余公使的女儿,波兰、芬兰、米兰;波兰生着一张偌大的粉团脸,朱口黛眉,可惜都挤在一起,局促的地方太局促了,空的地方又太空了。芬兰米兰和她们的姐姐眉目相仿,只是脸盘子小些,便秀丽了许多。
  • 每一个明天要和今天过的不一样!对!Tomorrow is another day!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亲爱的凯萨琳 我正在整理我的书架,现在抽空蹲在书堆中写信给你,祝你们一路顺风。我希望你和布莱恩在伦敦能玩的尽兴。布莱恩在电话里对我说“如果你手头宽裕些就好了,这样子你就可以跟我们一道去了”我一听他这么说,眼泪差点儿忍不住夺眶而出。 大概因为我长久以来就渴望能踏上那片土地……我曾经只为了瞧伦敦的街景而看了许多英国电影。记得好多年前有个朋友曾经说:人们到了英国,总能瞧见他们想看的。我说,我要去追寻英国文学,他告诉我“就在那儿” 或许是吧,就算那儿没有,环顾我的四周……我很笃定:它们已在此驻足。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先生也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巧路经查令十字路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 汪曾祺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汪曾祺的妙语

    简介: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详细

    汪曾祺的作品:《彩云聚散》《宋朝人的吃喝》《汪曾祺谈吃》《家常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