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限制暴动、不推开道德准则 权利就不能取得胜利 那些掌权者知道这一点 因此 暴乱并不是真正的革命 而是一种"反应“方式 它涉及到胜败 ”它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但其结果必然是一种徒劳和无力感“。

—— 马丁·路德·金

岁暮 发布于: 2016-08-16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我们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 。 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 人不是因为没有信念而失败,而是因为不能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当繁华过尽,天子与凡人一样躺在冰凉的墓穴里时,那个曾经被他抛弃的爱人,被他冷落以往的班婕妤,仍在他的陵园里,陪着他一生一世。
  • 琵琶与陵每个星期上两堂英语课。露把自己的字典给了他们。翻页看见一瓣压平的玫瑰,褐色的,薄得像纸。 “在英国一个湖边捡的。好漂亮的深红色玫瑰,那天我记得好清楚。看,人也一样,今天美丽,明天就老了。人生就像这样。” 琵琶看着脉络分明的褐色花瓣。眼泪滚了下来。 “看,姐姐哭了。”露向陵说,“不是为了吃不到糖而哭的。这种事才值得哭。现在的人不了,不像从前,诗里头一点点小东西都伤感,季节变换,月光,大雁飞过,伤春悲秋,现在不兴了。新的一代要勇敢,眼泪代表的是软弱,所以不要哭。女人太容易哭,才会说女人软弱。”
  •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他是谁,都喜欢做他愿意做的事,而根本不喜欢像理性与利益命令他做的那样去做事;他愿意做的事也可能违背他的个人利益,而有时候还肯定违背。纯粹属于他自己的随心所欲的愿望,纯粹属于他自己的哪怕最刁钻古怪的恣意妄为,有时被刺激得甚至近乎疯狂的他自己的幻想——这就是那个被忽略了的最有利的利益,也就是那个无法归入任何一类,一切体系和理论经常因它而灰飞烟灭去见鬼去的最有利的利益。所以这些贤哲们有什么根据说,每个人需要树立某种正常的,某种品德高尚的愿望呢?他们凭什么认定每个人必须树立某种合乎理性的、对自己有利的愿望呢?一个人需要的仅仅是他独立的愿望,不管达到这独立需要花费多大代价,也不管这独立会把他带向何方。
  • 马丁·路德·金

    国籍:美国

    发布马丁·路德·金的妙语

    简介:马丁·路德·金(英语: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到1951年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