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一种出离,更是必须面对的另一个开始。

—— 三毛送你一匹马

指尖流沙 发布于: 2015-11-18
标签: 名言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为什么这样的“怕”写自叙传的呢?理由很是简单,第一是自叙传很难写。既然是自叙传了,这总要写得像个东西,因为自叙传是文学里的一品种,照例要有诗人的“诗与真实”掺和在里头,才可以使得人们相信,而这个工作我是干不来的。第二是自叙传没有材料。一年一年的活了这多少年岁,到得如今不但已经称得“古来稀”了,而且又是到了日本人所谓“喜寿”,(喜字草书有如“七十七”三字所合成,)那么这许多年里的事情尽够多了,怎么说是没有呢?其实年纪虽是古稀了,而这古稀的人乃是极其平凡的,从古以来不知道有过多少,毫没有什么足以称道的,况且古人有言,“寿则多辱”,结果是多活一年,便多有一年的耻辱,这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 大部分的人,可以笑一笑,擦身而过,相忘于江湖。少数经过时间洗刷和考验的人,更要懂得如何谨慎对待。那些深刻的感情,是要像宝石一样把它埋起来。宝石未必需要被人采掘去当做戒指炫耀,它也不需要皮肤的温度。
  • 没有带课本的同学,全部过来一起看
  •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却有无缘无故的恐惧。怕这个怕那个,的确不一定要有理由。无缘无故或有缘起而言之不成理的恐惧,正好解释了歧视的无解无奈,以及爱情的莫名其妙。
  • 西谚云:“急需或困乏时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不免肤浅。我们有急需的时候,是最不需要朋友的时候。朋友有钱,我们需要他的钱;朋友有米,我们缺乏的是他的米。……常时最知情识趣的朋友,在我们穷急时,他的风趣,他的襟抱,他的韵度,我们都无心欣赏了。……试看世间有多少友谊,因为有求不遂,起了一层障膜;同样,假使我们平日极瞧不起,最不相与的人,能在此时帮忙救急,反比平日的朋友来得关切
  • 因为她,我在生命中第九十个年头过去时第一次面对了自己的本性。我发现我那让每样东西都回归其位、每种事物都遵循其时、每个用词都符合其韵的偏执并不是有序思维的奖赏,与之相反,它是一整套由我发明的假象系统,为的是掩盖我天性中的混乱无序。安分守己并不是我的美德,而是一种对抗粗心大意的反应,我表现得慷慨是为了遮掩我的吝啬,我装作谨慎克己因为我满脑子恶念,我温和是为了不向自己被压抑的怒火屈服,我守时只是为了掩饰他人的时间对我来说多么不重要。
  • 三毛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三毛的妙语

    简介: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详细

    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谈心》《送你一匹马》《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