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后,我和姐姐才承认我们的种子不会长出绿芽了。与这点认识相继到来的是打架和互相指责,只有这样才能缓解我们的内疚。多年来我始终认为姐姐的话是对的:是我的过错,我把种子埋得太深。我们俩谁都没有意识到可能是土壤本身太贫瘠。我们把种子撒在自家的小块黑土地里,就像佩科拉的父亲把他的种子撒在他自己的黑土地里。我们的天真、信念跟他的兽欲或称绝望一样,颗粒无收。事情已经很清楚了,所有那些希望、恐惧、情欲、爱和悲伤都没有留存下来,除了佩科拉和那片贫瘠的土地。乔利·布里德洛夫死了,我们的纯真也死了。种子枯死了,她的孩子也死了。

—— 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幻化成蝶 发布于: 2015-12-17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 宁可毁灭十次肉体,也不可伤害灵魂一次。
  • N年前我在成都留学时,第一天就找到了人生首位中国朋友——彩霞。她是四川大学留学生楼的服务员,我到达成都的那天晚上,兴致勃勃地在公用厨房“探险”时,彩霞突然冒出来说了几句话,可惜我都听不懂。笔谈之后得知她想学日语,希望互相帮助学习语言。 彩霞与我年龄差不多,是重庆姑娘。皮肤白皙、秀发乌黑,她常常说要减肥,但我觉得她这样正好。到成都后没多久,我买了辆旧自行车,问她要不要一起骑车兜风。她急忙摆手,说“重庆人都不会骑自行车。”
  • 其实她谁都不为,什么都不为,说不定迟早有天是要后悔的,但那是覆水难收以后的事了。
  •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沿途会遇到各种风景,但最后我们都要回归。
  • 这一问比刚才的那一问大一些,光线昏暗,呈方形,中心凹陷,形成一个巨大的石坑,大约有二十英尺深。石头台阶环绕着整个屋子,如同石凳,一级一级逐渐F降,每一级都很陡峭,就像是阶梯教室,或是哈利曾被威森加摩审问过的审判室,他们所站的位置处于最高一级台阶上。但石坑的中心没有放着带铁链的椅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凸起的石台,它的上面立着一个拱门,看上去很古老,破烂不堪,哈利奇怪它居然还能立在那里不倒下来。拱门四周没有任何墙壁支撑,一幅破破烂烂的黑色窗帘抑或是帷幔挂在上面,尽管这里的空气冷冷的,没有一丝风,可它却在轻轻地摆动,仿佛是刚刚被人触摸过。
  • 托妮·莫里森

    国籍:美国

    发布托妮·莫里森的妙语

    简介:美国黑人女小说家。生于俄亥俄州洛雷恩。霍华德大学毕业。20世纪60年代末登上文坛,其作品情感炽热,简短而富有诗意,并以对美国黑人生活的敏锐观察闻名。主要作品有《最蓝的眼睛》(1970)、《苏拉》(1974)、《所罗门之歌》(1977)和《黑婴》(1981)等。她所主编的《黑人之书》(The Black Book),记叙了美国黑人300年历史,被称为“美国黑人史的百科全书”。1989年起出任普林斯顿...详细

    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所罗门之歌》《宠儿》《最蓝的眼睛》《秀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