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场迷雾。然后世界又微眇,广袤,澄澈。潮汐或涨或落。

—— 伊丽莎白·毕肖普

浮生三叹 发布于: 2015-12-17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精神生活与肉体生活一样,有呼也有吸:灵魂吸收另一颗灵魂的感情来充实自己,然后以更丰富的感情送回给人家。人与人之间要没有这点美妙的关系,心就没有了生机:它缺少空气,它会受难,枯萎。
  • 生活的确是一种艺术,一种伟大的艺术,而最短的处方就是无选择的觉知,它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和所有的问题。
  •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有时候看书,模模糊糊,遇见你也有过的想法,或者人影幢幢,遇见一个来自远方的形象,就好像你最入微细腻的感情陈列出来一样。
  • 言论自由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的“内容中性”原则,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坚决地摈弃在言论自由的大门之外。只要让“真理”二字一不小心从门缝里溜进来,言论自由就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呼吁和宣扬言论自由的人们是很容易上“真理”的当的。他们或是明确认为,或是在潜意识中,总是觉得言论自由是走向“真理”的一条“阳光大道”,觉得言论自由只是让真理“越辩越明”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概念的指导下,一旦走到自己感觉已经“真理到手”的这一步,言论自由被抛弃就成了十分顺理成章的事儿。
  • 穷途恸哭,土木形骸,礼法岂为我辈所设;雪夜访戴,秋风鲈鱼,人生只贵适意而已。
  • 我做了一个恋爱幸福指数的测试,一百分的题目,我才得了四分。比最差的那一档还差一分,连个结论都找不到。而且,我还作弊了。
  • 伊丽莎白·毕肖普

    国籍:美国

    发布伊丽莎白·毕肖普的妙语

    简介: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 Bishop,1911-1979)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毕肖普立足于美国诗歌的传统,更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个人化的修辞立场。她的诗富有想像力和音乐节奏,并借助语言的精确表达和形式的完美,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表达了坚持正义的信心和诗人的责任感。 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1934年毕业于瓦萨学院后,在纽约文学圈里的生活为其事业奠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