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生和死,苦难和苍老,都蕴涵在每一个人的体内,总有一天我们会与之遭逢。
  • 文雅的发誓和强烈的形容词是我们语言的典型特征。过去菲利普曾经把这当做一种男子汉气概的象征而加以培养,而现在他却小心翼翼地加以回避。
  •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 一些人聊天总是离不开自己,自己的那些个鸡毛蒜皮的事不厌其烦地絮叨,让人很反感。还有一些人,总是咄咄逼人的询问问题,被问的人好像是十万个为什么。通常来讲,人们都更关注自己,这自然是进化的需要。其他人的痛苦假如都要哀痛万分,想象世界每天那么多空难、矿难、局部战争,假如人们都得对其感同身受,痛苦万分,那么每个人都将陷入痛苦万劫深渊中。这是题外话。两个人聊天,如果一方总是问,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说自己的经历,那么对方就不能够了解你,双方关系就不能够深入。总是不说我,也未必是恰当的做法。在一些情况下,感觉表达“我”的意见,反而更能让人相信你是自信的。但,这个说“我”,也得淡定自然,而不必陷入过度表现中。
  • 十几岁时的我们遇到倾慕的人,总觉得自己给别人最大的礼物就是自己;遭遇对方误解时,总觉得时间就停留在过不去的明天。那个时候的情绪,似乎永远是一个强烈曲调
  • 年轻的时候,日短年长;年老的时候,年短日长。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冯梦龙

    年代:明朝

    国籍:中国

    发布冯梦龙的妙语

    简介:冯梦龙(1574--1646) 明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别署龙子犹、顾曲散人、 墨憨斋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末曾任寿宁知县。清兵渡江,参加抗清活动,后死于故乡。其思想受市民意识影响,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所编选作品,对礼教持轻视态度,但仍宣扬封建思想,往往流于秽亵。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世称“三言”,并编有时调集《挂枝儿》、《儿歌》,散曲集《太霞新奏》...详细

    冯梦龙的作品:《古今小说》《古今谭概》《警世通言》《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