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而他却是一抬头,在她的脸上看到了跳跃着的阳光,那样蛮不讲理,连个招呼都不打的穿过重重阴霾照进他心底,他甚至来不及拒绝。她是他灰暗生命里唯一的一缕阳光,但这缕阳光却不唯一的照耀他。 那离开的七年,另一个男人…… 以琛闭上眼睛。 承认吧,何以琛,你嫉妒得发狂。
  • 睡于棺。【卧槽】
  • 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 来不及遗忘,来不及细数。眉毛这么短,思念这么长。
  • 美与死亡的典型浪漫主义结合,经由瓦格纳(Wagner) 的悲观 而特见加强。在瓦格纳的音乐里,尤其《崔斯坦与依索德》(Tristan and Isoide ), 令人神摇心迷的情色与悲剧命运组成双重主题,而以 复调音乐赋予一元结构。美的命运不是在激情中获得实现,而是在 为爱而死中完成:美从世界的天光退出,透过唯一可能的结合形式, 即死亡,滑入暗夜力量的怀抱。
  • 沉积在了身体内很深很深的地方。然后它们会在日光的重新作用下被再次分解转化,从遥远的时间里漫回心脏。一颗种子经过风日复一日的推送,终于落到了这里。 非常非常的沉重。 非常非常的难以接受。 什么花的种子。 每次回头望过去看的时候,那些往事用如同窒息的拥抱要与你纠缠。明知道没有用,可还是会有压抑不了的念头在它们的引诱里不断地产生。无穷地产生着。 “为什么现在......”“为什么你......”“为什么我......”随便怎么说也好,悲伤或是无奈,怨恨会是困惑,向顶着大风的行进,呼吸不畅。排遣不开。
  • 春风不到,草芽不发

    张维屏

    年代:清朝

    国籍:中国

    发布张维屏的妙语

    简介: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张维屏少时就有诗才,闻名乡里。鸦片战争爆发后,张维屏目睹英国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激发了爱国热情,写出了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三元里》,赞扬陈连升、葛云飞、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