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真正有感觉的、能携手终身的人,她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你不能站在原地等待,你要主动地往前走,主动去寻找。是,这个过程当中,你一定会遇到一些让自己伤心、难过、不开心的事情,你不用太在意,那些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走过它,你就会看见那个你真正有感觉的那个人。
  • 如果我做不了大事,我至少能把小事做得大气一点。
  • 所有的观照别人都是为了遮挡自己,都是为了遮挡自己。我们何时才能细看自己的心呢,几乎我们每个人都不忍细看自己。细看会导致我们头昏目眩脚步不稳,可是我们必须与他人相处我们无处可逃,总有他人是我们的镜子。我们越是害怕细看自己,就越是要急切地审视他人,以这审视,以审视出的他人的种种破绽来安抚我们自己那无法告人的心。
  • 年轻的爱难道就是如此么?如此的盲目、疯狂、目空一切,即使天地合风云变也义无反顾,绝不后悔——在旁人看来,或许会轻蔑第说:那不是爱情,那只是迷恋……不知所谓、毫不值得的迷恋而已。 但是,即使是短暂的迷梦,有时也能攫取到永恒的祭品。
  • 我不知道是否在人性深处,对于过分熟悉的东西,有天生的厌弃——无论是老家、父母、还是伴侣。倘若离别数十年,熟悉变为陌生,眷恋或好感才能重新建立。
  • 奉劝各位: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
  • 极权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它虽然控制思想,它并不固定思想。它确立不容置疑的教条,但是又逐日修改。它需要教条,因为它需要它的臣民的绝对服从,但它不能避免变化,因为这是权力政治的需要。它宣称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同时,它又攻击客观真理这一概念。

    乔治·奥威尔

    国籍:英国

    发布乔治·奥威尔的妙语

    简介:乔治·奥威尔,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详细

    乔治·奥威尔的作品:《我为什么要写作》《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上来透口气》《政治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