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不要说什么反正不反正的,首先,应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 有谁犯你,如水般温柔待他,即使一时未能将钢铁氧化,将对方敌意感化,好歹都把自己看得如水般滑溜避过锋芒,让碰撞减到最低。 要解药,也得用个人的心去消化,而要洁净或治疗自己的心,一如揽镜自照,在一片混沌中,必然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找适合自己的救生圈,那当然要靠自救。 只有个人的心能决定自己的心是什么形状,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
  • 对于冲绳含糊的语言、暧昧的措辞放佛一种类似于给迷彩网着色、铺上青草的职责,这个巨大的迷彩网深处隐藏着某种骇人的怪异本质。然而拆除迷彩网,把那种骇人的本质暴露在外,所有人都会因此张皇失措。拆掉那张网,本质便暴露出来。
  •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时还会想起董林肯和徐守廉。我觉得这是两个对艺术的态度极其认真,像我前面所说的,虔诚的人。他们身上没有一点明星气、流氓气。这是两个通身都是书卷气的搞艺术的人。 认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丁玲同志曾说她从被划为右派到北大荒劳动,是「逆来顺受」。我觉得太苦涩了,「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
  • 人这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不至于再被伤害得肝肠寸断。
  • 你不是我儿子,我恐怕也不是你儿子,又分甚么长辈晚辈?
  • 情人间过于矜熟,结果往往是滋生出厌倦,因对对方知道得太多而生厌倦。反讽的是,问题也许出在我们对对方还不够了解。始入爱河,我们惟有新奇之感,对彼此的关系自然茫然无知,定情之后终日厮对,朝朝暮暮的日子又让我们生出幻觉,以为一切不过如此,实在平淡无奇。最大的错觉莫过于因日日晤对而自以为对对方已无所不晓,诺亚在世上活了六百年,若非洪水降临让他以别样眼光看世界,他还不知此理。

    阿兰·德波顿

    国籍:英国

    发布阿兰·德波顿的妙语

    简介: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等。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瞻、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详细

    阿兰·德波顿的作品:《新闻的骚动》《机场里的小旅行》《工作颂歌》《幸福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