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言论自由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的“内容中性”原则,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坚决地摈弃在言论自由的大门之外。只要让“真理”二字一不小心从门缝里溜进来,言论自由就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呼吁和宣扬言论自由的人们是很容易上“真理”的当的。他们或是明确认为,或是在潜意识中,总是觉得言论自由是走向“真理”的一条“阳光大道”,觉得言论自由只是让真理“越辩越明”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概念的指导下,一旦走到自己感觉已经“真理到手”的这一步,言论自由被抛弃就成了十分顺理成章的事儿。
  • 三界彼端,九州之岸,白玦,恍然回首,生生世世,我只愿我是后池。 只愿,我能恨你,此生不灭。
  • 愿本着光鲜亮丽的背后就是衣衫褴褛。国际化大都市,就像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焦点,都会聚集在镁光灯照射的地方。观众能看到的,只是华美壮丽的一面,可这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即便是有灰尘,甚至死耗子。谁有会注意呢? 我不是说江州。纽约、巴黎、东京都一样,几乎你数得出名字的大城市,都有一种让你望而却步的奢靡味道。 他能向人展示的繁华只有一片,但是繁华背后的沉重,却是人们感受不到的。这是一种趋势,我们回不去。
  • 试着了解自己,未知的自己往往比熟悉的自己更有力量。
  • 什么是教育成果? 当你完成教育过程,把所学的全忘了的时候,剩下的就是教育成果。
  • 冰是睡熟了的水
  • 这里浮现出来了一个重要的阅读问题,就是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是错误的,伟大的阅读应该是后发制人,那就是怀着一颗空白之心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里内心迅速地丰富饱满起来。

    余华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余华的妙语

    简介: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他是目前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详细

    余华的作品:《世事如烟》《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十个词汇里的中国》《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