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
  •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 噢,原来能将个人状况一直停留在“单身”上,是早就情有可原的,规矩又多,却很爱挑剔,浪漫起来不切实际,但又总拿现实来逼迫自己,遇到麻烦就会退让,美其名曰为自尊自爱,事实上不过怕失败后丢脸,别人是不主动,不负责,不拒绝,到了我这里,修改成不主动,爱负责,常拒绝,得到的人生可不是截然相反的么。 连曾经使我有过一瞬什么都可以为他放弃的人出现后,我最终还是回归本性,什么也没办法为他放弃。他在我心中占的比例是我自欺欺人地给出了一个满分,只需稍微挪动步子走远两步,就能看出破绽。
  • 云歌拿过桨,“让奴家来划,请问公子想去哪个渡头?” 刘弗陵一手扶着船舷,一手按着自己胸侧,笑说:“小姐去往哪里,在下就去哪里。” 云歌荡着桨.向着夕阳落下的方向划去。 一轮巨大的红色落日,将碧波上的小舟映得只一个小小的剪影,隐隐的戏谑笑语,遥遥在荷香中荡开。 “奴家若去天之涯呢?” “相随。” “海之角呢?” “相随。”
  • 元朝刚开始的时候,汉人不能做官,因为统治者是蒙古人,所以蒙古人做官,蒙古人不够了,就从中亚调了一堆波斯人——当时叫色目人,来当官,郑和他们家就是色目人。色目人是元朝时对西域人的统称。 汉人不能当官,于是又丰富了我国的音乐事业,毕竟得有收入啊,他们就改行写歌了,出现了关汉卿这些大音乐家。所以,我觉得科举这个制度挺好,它让大部分精英进入到体制里,也让少数人被体制淘汰了,也许是你狂妄,也许是你不爱读四书五经,也许你就是倒霉。
  • 山河岁月,绵绵的来,匆匆的去。
  •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

    丁尼生

    国籍:英国

    发布丁尼生的妙语

    简介:丁尼生(1809年—1892年Tennyson,Alfred Tennyson Baron),英国诗人,出生于林肯郡的索姆斯比,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4。他的父亲是村庄教区牧师。年轻的丁尼生曾在父亲的图书馆里阅读大量书籍,并在8岁时开始写诗。1827年,阿尔弗雷德和他的兄弟弗雷德里克及查尔斯出版了《两兄弟诗集》,其实这部著作包括了三兄弟的作品。阿尔弗雷德的诗歌趋于平淡,只是单纯模仿偶像拜伦的作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