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心灵似乎能够赋予词以意义。”——这不就好像我说“苯中的碳原子似乎处于六角形的各个角上”吗?然而,这并不是某种似乎如此的东西;它是一幅图画。我们的语言最初描述的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用处,怎样使用它,这仍然是不清楚的。然而,清楚的是,如果我们想理解我们的话语的意思,那就必须研究这幅图画。不过,这幅图画似乎为我们免除了这项工作:它已经指出一种特定的用法。它就是这样以此愚弄我们的。
  •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 我年幼时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我漫步在北京的街头……”这句子让我激动,因为我不知道在秋天的时候,漫步在北京街头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当我最初来到北京时,恰好也是秋天,我漫步在北京的街头,看到宽阔的街道,高层的楼房,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我心想:这就是漫步在北京的街头。
  • 一些事情,渐渐可以变的淡灭。你知道它存在过,但却已经忘记怎样地存在过。这种淡忘,有意或者无意。犹如面对一个故人。曾经亲近,拥抱,并肩站立,彼此熟悉,从灵魂到肉体。然后厌倦,或者被迫离开。而每次告别,你总会留下些什么在故人身上,并且因为这种留下,获得忘记。很久以后,你再回头,只能够从它的表象中找到自身映射的虚像。而原来的那个自己,永远不见。 你看,我们只知道自己短暂停留,却忘记是怎样的一种停留。
  • 在爱情方面,人类有一个大趋势。男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牛奶,越嫩越白越纯越好;女人眼里的理想伴侣要像奶牛,越壮越好,并且能让自己用最少的力挤出最多的奶。
  • 今天的我可能和明天有点不同,即使是那样,也不要背弃我.
  •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袁黄

    年代:明朝

    国籍:中国

    发布袁黄的妙语

    简介: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据日本学者酒井忠夫考证,袁家祖居嘉兴陶庄(明代并入嘉善县),元末时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夺取皇位,发生“靖难之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