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一时间一种刻骨的孤独像一阵穿堂风那样吹透了她。那孤独并不陌生。多少次,多少次,她都拿罗大佑的歌来安慰自己,“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那么,她滥用过多少会这样的恩宠呢?在她妄自尊大的时候,她以为那是高处不胜寒;在她妄自菲薄的时候,她以为那是她一个人的醉生梦死。
  • 我头脑里总是憧憬着另一种生活,但实际情况却事与愿违。 My mind is always longing for another kind of life, but get the opposite of what one wants.
  • 我写散文,思虑成熟就可下笔,几乎不用修改。写诗则不然。改诗,正是诗人自我淬砺的要务。所谓修改,就是要提升自己,比昨天的我更为高明,同时还要身外分身,比昨天的我更加客观:所以才能看透自己的缺失,并且找到修正的途径。诗人经验愈富,功力愈高,这自我提升的弹性就愈大,每每能够把一首瑕瑜互见的作品,只要将关键的字眼换掉,或将顺序调整,或将高潮加强,或将冗赘删减,原诗就会败部复活,发出光采。诗人的功力一旦练就,只要找到新的题材,丹炉里就不愁炼不出真的丹来。如果功力不足,那就任你再怎么修改,也只是枝节皮毛,而难求脱胎换骨。
  • 每天面对着老师的口红和丝袜,总使我对于成长这件事情充满了巨大的渴想和悲伤。长大,在那种对于是囚禁苦役的童年里代表了以后不必再受打而且永远告别书本和学校的一种安全,长大是自由的象征,长大是一种光芒,一种极大的幸福和解脱,长大是一切的答案,长大是所有的诠释。
  •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小三寂寞的时光,有人欢乐有人愁。
  • 孤舟欲泊思何穷,曾忆西来值雪中。 珠履少年初满座,白衣游子也从公。 狂抛赋笔琉璃冷,醉倚歌筵玳瑁红。 今日斯文向谁说,泪碑棠树两成空。
  • 王者不辩,辩则损其威矣。

    王通

    年代:隋唐五代

    国籍:中国

    发布王通的妙语

    简介:王通(580—617),字仲淹,号文中子,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省万荣县通化,一说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 出身官宦人家,父王隆,以学术见长,曾为国学博士。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传说他15岁时便开始从事教学活动,18岁时有“四方之志,游历访学,刻苦读书“不解衣者六岁,其精志如此。”学问大有长进。隋文帝仁寿三年(603)考中秀才后西游长安,见隋文帝,奏上《太平十二策》、...详细

    王通的作品:《止学》《文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