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神圣而永恒的是精神。 我们只是它的赋形和工具, 我们的路由它带领; 我们最内心的 热望是:成为它,浴于它的光
  • 越是试着忘记,越是记得深刻。
  • 因此失眠过后,我首先学会的是,把平日里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些欲望、诱惑在自己头脑中删除,给自己的心灵更多静下来的空间,如果听任内心如自由市场般喧嚣和嘈杂,想安眠是梦想。
  • 我在想那些说世上没有快乐的人。你瞧,他们苦苦地在生活中寻找一点快乐。你看他们,为那一点点的快乐,在怎样地拼搏。为什么任何生命都要在痛苦中生存呢?凭借什么样的权力,一个人能要求人类只在自己的快乐中生存呢?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想要得到这种快乐。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渴望这种快乐。可是这种快乐谁也没有找到过。我想知道为什么。他们哀诉不懂得生命的意义。
  • “心灵似乎能够赋予词以意义。”——这不就好像我说“苯中的碳原子似乎处于六角形的各个角上”吗?然而,这并不是某种似乎如此的东西;它是一幅图画。我们的语言最初描述的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用处,怎样使用它,这仍然是不清楚的。然而,清楚的是,如果我们想理解我们的话语的意思,那就必须研究这幅图画。不过,这幅图画似乎为我们免除了这项工作:它已经指出一种特定的用法。它就是这样以此愚弄我们的。
  •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 我很喜欢他,粗中有细,平日懒洋洋,有事不含糊。

    三毛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三毛的妙语

    简介: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详细

    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谈心》《送你一匹马》《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