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社会上所谓“道德”不过是许多陈腐的旧习惯。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道德;不合于社会习惯的,便是不道德。正如我们中国的老辈人看见少年男女实行自由结婚,便说是“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这事不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习惯。但是这班老辈人自己讨许多小老婆,却以为是很平常的事,没有什么不道德。为什么呢?因为习惯如此。又如中国人死了父母,发出讣书,人人都说“泣血稽颡”,“苫块昏迷”。其实他们何尝泣血?又何尝“寝苫枕块”?这种自欺欺人的事,人人都以为是“道德”,人人都不以为羞耻。为什么呢?因为社会的习惯如此,所以不道德的也觉得道德了。
  •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 “又是个戴绿帽子的,看来你们那绿化不错!”
  • 可她还是攥着本子向后退着,也许是有些胆怯,也许是骨子里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合时宜的傲气扼制了她的狂热。尽管在他面前她是如此地微不足道,但她也不愿意充当一个只会追着名人签名的傻瓜。
  • 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有人问我是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关。这些店铺、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我的记忆,我的小说有很多篇写的便是这座封闭的、退色的小城的人事。
  • 我想或许就是要过这么久, 花的等待才能够结成果。 路一定要蜿蜒直到这个路口, 才最适合再重逢。 你的眼和我的手都比从前柔软许多, 更懂面对,更懂紧握。
  • 你穿过城市,走遍街道,朝你的自由飞奔;而我,朝你走过去,我并不知道也不了解,究竟是什么力量将我推向前方。

    马克·李维

    国籍:法国

    发布马克·李维的妙语

    简介:马克.李维(Marc Levy)一九六一年出生于法国。二十二岁时即创办了一家电脑影像合成公司,三十岁前与朋友开设建筑师事务所,短短数年间即跃升为法国的顶尖品牌,可口可乐、沛绿雅、爱维养、Canal Plus卫星电视台、L’Express杂志,都是他的客户。 三十七岁完成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写作动机十分单纯:让儿子三十岁时能遇见三十岁的老爸,瞭解他的心情。身为编剧的姊姊(如今已是导演)鼓励他投...详细

    马克·李维的作品:《自由的孩子》《比恐惧更加强烈的感情》《那些我们没谈过的事》《第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