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注释

⑴秋波媚: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⑵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

⑶角声:行军打仗用的鼓角之声。

⑷烽火:古代边防措施,于高峰处建台,镇守士卒于敌炬,白昼举烟,夜间置火,警视军民作好防御和迎敌准备。后又有每日处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此指报前线无事的平安烽火。高台:本处指高兴亭。

⑸筑:古代的一中弦乐器。

⑹酹(lèi)酒:把酒洒在地上的祭祀仪式。

⑺灞桥:在今陕西西安城东。唐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为唐代长安名胜。

⑻曲江:池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为唐代以来的游览胜地。

⑼应:应该。人:指宋军,也包括作者。

  • 暂无评论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陆游

年代:宋朝

国籍:中国

发布陆游的妙语

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幼年时受到父辈的熏陶,怀报国之志。29岁时考中进土,因主张恢复中原,被秦桧罢黜。南宋孝宗时被起用。先后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担任军职。他亲至前沿视察,提出北伐之策等,均未被采纳。又因故土没有收复,遗民于水火之中,内心非常痛苦,经常“脱巾漉酒,柱笏看山”,又不谙官场的礼法,遂遭“不拘礼法,待酒颓放”的讥讽。因此,自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