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2个妙语)
三岛由纪夫深入洞悉人生、社会与文学的大胆异论
道德教育?那是什么鬼?
所谓心理健康的人,究其本质就是不道德的人!
99/100的道德加上1/100的不道德是危险的心理状态
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善良秉性,正是不致受到诱惑的不二法门!
「人类最应该向猫看齐。因为再没有比猫更冷淡、更无情、更任性,並且绝不任由人类摆弄的动物了!牠恐怕也是最不容易被催眠成功的动物吧。因此,我也想要摹仿猫,尽量让自己变得冷淡、薄情、麻木不仁、自主独立……。而且,只在想吃鱼的时候,才愿意发出撒娇的喵喵声。」
—三岛由纪夫
《不道德教育讲座》为三岛由纪夫散文随笔的代表作,连载于1958年《明星週刊》,並于翌年发行单行本,与《文化防卫论》、《行动学入门》並列为三岛文明论的三大巨作。
三岛由纪夫善于反讽批判俗世,此书他以擅长的心理分析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诘问人性真实面的省思中,把人性心理逆反过来探讨,如脑筋急转弯的启示和趣味,充分展现了三岛在小说创作中未曾发挥的机智、诙谐与逻辑辩证的功力。读者于此书正可以一窥三岛毫无隐藏的另一种姿态,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出批判性思考的精神和深入洞悉人生、社会与文学的大胆异论。
从〈应当和陌生男人一起去酒吧〉、〈应当打从心底瞧不起老师〉、〈应当尽量说谎〉、〈应当利用貌美如花的妹妹〉等,总计六十九篇都标示著试图推翻道德、颠覆传统思维的耸动性标题。他以轻鬆、嘲弄、揶揄和游戏般的笔致,理所当然的把常见的教条或德行,逆转为违背道德直觉的标题;更针对各种流行之社会现象,提供批判性的思考。
书中,三岛阐述了诸多形式的「恶」,或者近似「恶」的事物;也出现过许多类型的「恶徒」,抑或近似「恶徒」的人们。这就像报纸的社会版,「隐善扬恶」之事,当然格外容易吸引民众的目光。麻烦的是,为何邪恶的事物看起来总是那么美丽呢?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若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道德加上百分之一的不道德,可是处于不定时炸弹般的危险状况;若其心理状态是百分之七十的道德加上百分之三十的不道德,可算是一般社会民众最为无害的标准。这种百分比很难从精确的数字做判断,只能说:比起百分之三十不道德的人,那些百分之一不道德的人,更加贴近犯罪的边缘。”
和陌生男人一起去酒吧的三个日本少女
十八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井原西鹤曾经写过一部《本朝二十不孝》的小说。作品内容是仿中国知名的“二十四孝”,可里面讲述的全是些不孝的故事。大体说来,那些老掉牙的孝行美谈,不仅读来无趣,又多半矫情浮夸,让人感觉别扭;因此,一旦出现大逆不孝的夸张故事,反倒倍感阅读的趣味。此外,更可让原本觉得自己不孝的读者发现,书中人物的不孝行径自己根本望尘莫及,于是便激发出“咦,原来不孝子居然人外有人、技高~筹咧”的奇妙感受。相较之下,自己就显得对父母十分孝顺了。
所谓孝顺之始,应由子女由衷发自内心。从此角度看来,这样的书也算功德无量了。我之所以仿照时下倡导的“道德教育”,大胆开设这个“不道德教育讲座”,也是想参照井原西鹤的大胆尝试,来个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