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

(收录1个妙语)

《中国哲学史大纲》

作者:胡适

喜欢

《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哲学家胡适的先秦哲学思想史专著。该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1917年他根据此编成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的讲义。

1918年7月,经过整理,8月,蔡元培作序,1919年2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轰动一时,不过两月就再版。《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共分12篇,10余万字。第1篇《导言》,第2到11篇,以人物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从老子到韩非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第12篇古代哲学之终局,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哲学作了总结。作者以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观点考察中国古代哲学,基本上摆脱了中国传统的经学形式。

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完成上半卷,虽然胡适在有生之年一再承诺要将下半卷付梓,但这本书始终是一本上卷书。胡适的名作《白话文学史》也只有上卷,人称善作半卷书。

《中国哲学史大纲》纠错或补充

胡适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胡适的妙语

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详细

胡适的作品:《人生有何意义》《四十自述》《我们能做什么》《中国哲学史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