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2个妙语)
《冲绳札记》论述了琉球被纳入日本的过程,指出冲绳战的悲剧和冲绳人的命运是日本近代化以来皇民化教育的结果。它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施政权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存续状态,揭示了在核时代的东亚体制中冲绳的棋子角色和弃子命运。其主旨是要让日本人牢记历史教训,否则日本将来仍将是战争之国。该书以及围绕该书的诉讼意涵丰富。
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日本社会的良心大江健三郎,影响一生写作志业的关键作。
我希望透过自己身为小说家的工作,使那些用语言表达讯息以及接收讯息的人,
不但从个人、也从时代的痛苦中平复。
作为储藏美军核武器的前沿基地,冲绳也是朝鲜战争直至越南战争的战场。冲绳一直被日本和日本人置之不顾,那里的人们痛苦而执著地斗争著。「日本人的良心」大江健三郎通过多次访问冲绳,彻底重新追问:何谓本土?所谓日本人在关注何物?以及,何谓战后民主主义?
时年刚过30岁,完成《广岛札记》而受到日本文坛注目的年轻作家大江健三郎,行访「日本的」「离岛」──冲绳,出席冲绳独立自决组织运动推动者古坚宗宪的告别式。年轻的作家在书中透过大量史典考究、与该地居民的往来,在书中所想要阐明的主旨有三:其一、自日本明治近代化以来,通过不断的行政命令,冲绳人被纳入日本体制;在整个过程中,彻底的皇民化教育塑造了怎样的民众意识?如何酿成1945年冲绳战中的悲剧?其二、随著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与美方驻军所协定的《三藩市和平条约》生效,那个所谓曾离开日本本土的冲绳,在美国军事政治统治下将继续忍受大规模军事基地的存续,以及由此带来的苦难(即为核武基地的设置、美军进行越战相关毒气武器的前哨安置点)。其三、在太平洋战争之前的现代历史中,本土日本人对冲绳一直持歧视态度。战后,日本本土的和平与繁荣又是以冲绳付出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不能不思考的是:本土的日本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进而追问:日本人是什么?能不能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并努力寻找答案。
不同于广岛核爆在日本已定论的「共识」,冲绳悬而未解甚至歧视连连的状态,让当年的大江在进行写作时,常陷入瘫软无力和绝望的状态,文中经常出现「深渊」、「无力」、「绝望」等字眼;那些向冲绳投以歧视目光的、用冲绳巨大的牺牲换来自己的和平、繁荣的本土日本人,无可否认的就是自己的同盟、替身,或是血脉相连的兄弟,甚至就是他自己。以自我批判为契机,清晰明瞭地揭示了冲绳的处境,并揭发冲绳战中民众集体自杀的事实。
作为「战后的民主主义者」,大江健三郎反对一切凌驾于民主主义的权威和价值观。《冲绳札记》出版近40年后,右翼团体发动「大江健三郎.岩坡书店冲绳战审判案」,否定冲绳战中日军下达集体自杀的命令;同时,日本文部省删去教科书上该事件相关字眼,引发冲绳当地八十万民众走上街头抗议。2008年3月,大江健三郎二审获得胜诉,最高法院持续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