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收录12个妙语)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作者:唐诺

喜欢

比无限清单更好的阅读,那就是重读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唐诺

《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纠错或补充

  • 当这个胸怀无限目标、永不餍足的神学老女仆成功侵入国家,操纵着凯撒的大权会发生什么事?……没有治国,只有持续的革命和运动:没有各种具体有限目标的广泛责任,只有无穷远的单一天国许诺……明明是统治者了,却依然盘踞街头声嘶力竭地闹事,好像在某个无何有之乡,还存在一个集昏聩、懒怠、贪污、邪恶于一身的真正掌权者,该为眼前经济的衰败、社会的不宁、言论自由的控制、施政的糟糕品质还有流行感冒的传染负全部责任……
  • ”一个人可因处世态度或个人尊严方面的缺点,失去别人的尊重,也可能因为侵犯别人的权利而受谴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单是表面上的差别。”“如一个的行为既未违反任何对大众特定的义务,除自己外又未对任何人有显著的伤害,却对社会发生偶然的或可称为推断的损害时,社会为了人类自由的更大利益,也尽可忍受这种不便。”
  • 如今的小说书写者普遍比我们一般人还脆弱,而且一身伤痕累累,倒过头来需要我们抚慰他们……像我们都知道每天定时适量的健走或游泳对你身体很好,白天有精神夜里睡得着还可希冀活更久,但当你成为职业运动员,当你要的是创造人类新纪录的更快那零点一秒、更高更远那零点五公分,这样的运动不仅不健康而且只会伤害你,让你从骨头、韧带、肌腱、神经、内脏器官到精神状态没一处不出事不是吗?
  • 但我何须一直讲这些事情呢?当他完成最后一道手续时,那手杖突然在惊奇的艺术家的面前扩大为梵所造的一切造物中最美好的造物了。在造一根手杖中,他造了一个新的体系,一个有充实和完美比例的世界;其中,虽然古老的城池与朝代已经过去,更美好、更光辉的却代之而起,现在,他的脚边依旧新鲜的木屑旁,他看到,对他和他的作品来说,原先逝去的时间只是一种幻想,逝去的时间只不过是从梵的脑中一个闪光落到一个凡人脑中的火绒并将之点燃的时间而已。
  • 这部《一个烧毁的麻风病例》,是格林所做的一个梦,梦里头他的一个自我(纳博科夫告诉我们,自我是複数的)从他人生轨道岔了出去,自行演化,最后跨越了生死界线。现实里我们只能死一次,为仁慈而死便不能为正义而死、为后悔为流泪而死,但在梦中可以,每一个梦至少可以死一次,于是,有些只有逼临到生死大界线乃至于得越过界线才出现的东西,醒著时我们看不到,或说就算看到了也就来不及整理来不及说出来。有一种近乎神秘的科学实验追踪记录那些从死亡抢救回来的人,如奎里追问迪欧般要他们说出看到什么、发生了什么,但时间太短,所得优先,而且还是弄不清究竟是否生理性的幻觉,抑或人文化印象的残留。
  • 唐诺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唐诺的妙语

    简介:本名谢材俊,1958年生于台湾宜兰。长期从事图书出版工作,现为自由读书人,专注于与阅读相关的自由写作,自称“专业读者”。著有《读者时代》、《阅读的故事》、《文字的故事》、《唐诺推理小说导读选》、《球迷唐诺看球》等。详细

    唐诺的作品:《八百万零一种死法》《文字的故事》《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