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收录3个妙语)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

作者:余光中

喜欢

他曾笑称自己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五十年来在写作的四维空间留下一篇篇比《乡愁》更悠远深情的文人情书。

1. 独家收录当代散文大师余光中“师友过从”“诗论文论”“谐趣文章”三卷共二十八篇散文代表作,横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维写作空间,尽显一代文豪刚柔兼济、融贯中西的非凡造诣。

2. 一本让人惊叹大家学识与风采的跨维度作品,博学·文艺·谐趣·犀利。带你漫步余老的思想后花园,看猛虎细嗅含苞蔷薇,听星空泛响不灭灵音,体悟以无为本、容纳万千的玄妙与欢畅。

3. 余秋雨、杨澜、于丹、龙应台……各界名人高度评价,十点读书、今日头条、水木文摘、掌上阅读、有书等各大媒体平台争相推荐。

4. 品质精装双封,独家附赠【余光中先生亲笔题字】藏书票和明信片,精美印刷,值得珍藏。

本书可谓余光中先生献给艺术的情书全集,收录其作为诗人、译家、批评家、散文家写下的跨维度佳作,可分为文坛记忆、艺术评介、小品文三部分,四两拨千斤的文字,带领读者在《猛虎和蔷薇》里细嗅刚柔交融的芳馨,在《云开见月》里透视新派国画的玄机,在《娓娓与喋喋》里斩断七嘴八舌的纷乱,在《横行的洋文》里笑赏异国语言的“怪癖……一路漫步,走过半个世纪的艺坛起伏,在一代文豪眼中多元而深厚的文化天地,相遇那些美得不可方物的缪斯女神。

《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纠错或补充

  • 显然,您要来我们这儿讲学的事情,无论是在学历上和著作上,都不能通过的。在“曾获何种荣誉”一栏里,我也没有办法为您填上什么。您那个时候还没有诺贝尔、普利策、巴林根等等奖金,也不时兴颁赠什么荣誉博士学位。您的外文起码得很,根本不可能去国外讲学,或者出席国际笔会之类的大场面。桂冠呢,您那时候倒是有的,可惜您无缘一戴。
  • 我要说明,我们这儿的文化机构,虽然也在提倡所谓文艺,事实上心里是更重视科学的。举个例,我们这儿的文学教授们,只有在“长期发展科学”的名义下,才能申请到文学研究的津贴;好像雕虫末技的文学,要沾上科学之光,才算名正言顺、理直气壮。您不是研究太空或电子的科学家,因此这儿对您的申请,坦白地说,并不那样感兴趣。我们是一个讲究学历和资格的民族:在科举的时代,讲究的是进士,在科学的时代,讲究的是博士。所以当那些审查委员们在“学历”一栏下,发现您只有中学程度,在“通晓语文”一栏中,只见您“拉丁文稍解,希腊文不通”的时候,他们就面有难色了。
  • 您的学历表也未免太寒碜了一点;要是您当日也曾去牛津或者剑桥什么的注上一册,情形就不同了。当时我还为您一再辩护,说您虽然没上过大学,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大学敢说不开您一课。那些审查委员听了我的话,毫不动容,连眉毛也不抬一根,只说:“那不相干。我们只照规章办事。既然交不出文凭,就免谈了。” 后来我灵机一动,想到您的作品,就把您的四十部大著,一股脑儿交了上去。隔了好久,又给一股脑儿退了回来,理由是“不获通过”。我立刻打了一个电话去,发现那些审查委员还没散会,便亲自赶去那官署向他们请教。
  • 余光中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余光中的妙语

    简介: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市永春县,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84岁的...详细

    余光中的作品:《一无所有,却拥有一切》《藕神》《白玉苦瓜》《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