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

(收录3个妙语)

《摩诃止观》

作者:智顗

喜欢

《摩诃止观》,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是天台宗详述圆顿止观法门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开祖智顗大师,于594年(隋文帝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起,在荆州玉泉寺,一夏九旬间朝暮二时讲出,弟子章安灌顶笔录成书。原来题名《圆顿止观》,后来改称《摩诃止观》,前后有三本,现行本是第二本(通称广本)的再治本。

《摩诃止观》全书分作序分、正说分两部分:序分是记录者灌顶略说本书的缘起,正说分是智顗讲说圆顿止观法门的记录。略说缘其中,先叙述本书的说主、说时、说处及其概况,次叙述关于圆顿止观法门的师资传承,其中又分作金口、今师两种。金口相承指远从佛世尊经过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乃至马鸣、龙树、提平等脉脉相传,到第二十四世师子遇害而法统绝。今师相承是指北齐时代(550~577)的慧文禅师,依龙树《大智度论》及《中论》的偈文,悟入空、假、中三谛圆融之理,由此构成一心三观的禅法。后来把这个法门传授南岳慧思,意思把它和《法华经》相结合而构成他的实相论,双弘定慧二门。智顗师事慧思,传受渐次、不定、圆顿三种止观,其中《摩诃止观》便是发挥他自己的观行体系,显示圆顿止观法门的深旨,行解双远,最为精要。

正说分开作十章:一、大意,二、释名,三、体相,四、摄法,五、偏圆,六、方便,七、正观,八、果报,九、起教,十、旨归。这简称为十广。

《摩诃止观》纠错或补充

智顗

年代:隋唐五代

国籍:中国

发布智顗的妙语

简介:(公元538年~公元597年)为中国天台宗祖师(三祖,即以慧文、慧思为初祖、二祖)。隋代荆州华容(湖北公安)人,俗姓陈。字德安。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年十八,投果愿寺法绪出家。未久,随慧旷学律藏,兼通方等,后入太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诸经,二旬通达其义。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入光州大苏山,参谒慧思,慧思为示普贤道场,讲说四安乐行,师遂居止...详细

智顗的作品:《摩诃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