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

(收录3个妙语)

《医林改错》

作者:王清任

喜欢

《医林改错》二卷,王清任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是他访验脏腑四十二年呕心沥血之作,也是我国中医解剖学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的著作。

本书约有三分之一篇幅为解剖学内容,以其亲眼所见,辨认胸腹内脏器官,与古代解剖作比较,画出他自认为是正确的十三幅解剖图以改错。从一般的解剖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大体描述论,王清任所改是十分准确的。他发现了颈总动脉、主动脉、腹腔静脉及全身血管之动静脉区分;描述了大网膜、小网膜、胰腺、胰管、胆总管、肝管、会厌及肝、胆、胃、肠、肾、膀胱等的形态和毗邻关系。这些是很有革新和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对不少器官的命名和功能解释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是错误的。例如将主要的动脉称为“气总管”、“气门”,并认为动脉内无血而有气,将主要静脉称为“荣总管”,认为血液及营养等靠它供应全身等等。

正是生理功能与解剖的新解释使王清任在活血化瘀理论及临床方面作出新的贡献。本书约有一半以上内容即为此而作。所创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少腹逐瘀汤等,分治五十余种瘀症及半身不遂、瘫痿、痹症及难产等,实发前人之未发,且多可在临床收到殊效。中医学活血化瘀理论的建立,本书实有肇化之功。此外,书中一再体现出不遵经、不崇古的革新创造精神。例如:他否定天花病因的“胎毒论”、否定“胎在子宫、分经轮养”之论,认为“抽风不是风”,是因气虚而血瘀。他接受“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新“脑髓说”,并作了自己的发挥。《医林改错》体现了中医学家革新的勇气,其错失之处,也是由于时代局限,不能亲自动手解剖以致未有精细观察和进行实验所致。

《医林改错》纠错或补充

王清任

年代:清朝

国籍:中国

发布王清任的妙语

简介: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年青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颇噪于一时。因其精究岐黄,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尝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故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并绘制图形,纠正前人错误,写成《医林改错》。 对于...详细

王清任的作品:《医林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