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丛子

(收录2个妙语)

《孔丛子》

作者:孔鲋

喜欢

《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主要记述从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于了解汉以前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学传授等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孔丛子》三卷,二十一篇,旧题孔鲋撰。内容主要记叙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即孔鲋)等人的言行,书末又附缀孔臧所著之赋和书上下两篇,而别名为《连丛》。到宋仁宗嘉祐时,宋咸曾为该书作注。

现传《孔丛子》七卷,除卷七为《连丛子》上下篇外,其本书六卷之《嘉言》、《论书》、《记义》、《刑论》、《记问》主要记孔子言行,《杂训》、《居卫》、《巡守》、《公仪》、《抗志》主要记子思言行,《小尔雅》为训诂字书,《公孙龙》、《儒服》、《对魏王》主要记子高(孔穿)言行,《陈士义》、《论势》、《执节》主要记子顺言行,《诘墨》、《独治》、《问军礼》、《答问》主要记子鱼(孔鲋)言行。

《孔丛子》的成书时间及其作者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一大疑案,其书之真伪也必然成为历代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为了便于对《孔丛子》的真伪问题有个全面的了解,我们有必要对历代学者的《孔丛子》真伪观进行综合的梳理与分析。

《孔丛子》纠错或补充

孔鲋

年代:先秦

国籍:中国

发布孔鲋的妙语

简介:孔鲋,字甲。(约前264—前208)秦末。孔子后裔,居于魏国。本名鲋甲,字子鱼,亦字甲。 晚年投奔陈胜,陈胜在陈郡(今河南淮阳)称王后,陈人或称子鲋,或称孔甲。孔鲋博通经史,与魏名士张耳、陈余友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孔鲋不仕,令其弟子叔孙通仕秦,后召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宰相李斯始议焚书之事,魏人陈余告诉他:“秦将灭先王之藉,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哉!”他回答说:“吾为无...详细

孔鲋的作品:《孔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