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 《中庸》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中庸》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 《中庸》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 《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 《中庸》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中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中庸》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 《中庸》
喜欢1
简介:《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详细
(收录11个妙语)
发布《中庸》的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