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乐趣是朋友的契合。假如你有一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居在邻近,风晨雨夕,彼此用不着走许多路就可以见面,一见面就可以毫无拘束地闲谈,而且一谈就可以谈出心事来,你不嫌他有一点 J 脾气,他也不嫌你迟钝迂腐,像约翰逊和鲍斯韦尔在一块儿似的,那你就没有理由埋怨你的星宿 —— 朱光潜《大美人生》
一种人明知人世悲患多端而生命终归于尽,乃力图生前欢乐,以诙谐的眼光看游戏似的世事,这是以玩世为绝世的。此外也有些人既失望于人世欢乐之无常,而生老病死,头头是苦,于是遁人空门,为未来修行,这是以逃世为绝世的。 —— 朱光潜《大美人生》
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中国儒家的最高的人生理想是 “ 尽性 ” 。他们说: “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 ” 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使人 “ 尽性 ” , “ 发挥性之所固有 ” 。 —— 朱光潜《大美人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 “ 和自然逼真 ” ( true to nature ) 。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 —— 朱光潜《大美人生》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 potentiality )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以后,跟着 “ 我知道了 ” 的快慰便是 “ 原来不过如是 ” 的失望。 —— 朱光潜《大美人生》
道德并非陈腐条文的遵守,而是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德育从根本做起,必须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严格地说,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 —— 朱光潜《大美人生》
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学只是联串起来的字。如果纯任理智,则宗教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自然没有神奇,而冥感灵通全是迷信。如果纯任理智,则爱对于人生也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男女的结合只是为着生殖. ——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