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养

(收录11个妙语)

《谈修养》

作者:朱光潜

喜欢1

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涵义境界的理解释读。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以理智澄明、刚毅沉稳见称于世,学问人格并受推崇。本书系其阐发人生修养途径的著作,半个多世纪来却淹没在其美学著译之底下,光芒不显,书中正着眼于其关于人生诸般极精微又极精明的见解。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作者学贯中西,视越古今,从散淡出精切,以随意显从容,境界愈宽,识力愈正。披览此卷,常感心灵光影;先哲洞见,历久弥新,无妨与世事人心相互参证。

《谈修养》纠错或补充

  • 就大体说,交友的原则是“同场相应,同气相求”。但是绝对相同在理论与事实都是不可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不同亦正有它的作用。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生命所藉以维持的,犹如食色本能是个人与种族生命所藉以、维持的,所以它与食色本能同样强烈。
  • 人须有生趣才能有生机,生趣是生活中所领略得的快乐,生活是生活发扬所需要的力量,“宁静以致远”就包含生趣和生机的两个要素在内,宁静才能有丰富的生趣和生机。
  • 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常交感迥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 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有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返求诸已。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必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
  •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 同是强旺的生活力,用在运动可以健身,用在艺术可以怡情养性,用在吃喝嫖赌就可以劳民伤财,为非作歹。……所以消遣看来虽似末节,却与民族性格国家风纪都有密切关系。一个民族兴盛时有一种消遣方式,颓废时又有另一种消遣方式。古希腊罗马在强盛时,人民都喜欢运动、看戏、参加集会,到颓废时,才有些骄奢淫逸的玩意儿如玩娈童看人兽斗之类。……近来“民族形式”的消遣似已只有打麻将、坐茶馆、吃馆子、逛窑子几种。对于这些玩意儿不感兴趣的人们除着做苦工之外,就只有索然枯坐,不能在生活中领略到一点乐趣。……从消遣一点看,我们可以窥见民族生命力的降低。
  • 朱光潜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朱光潜的妙语

    简介: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五届委员、六届政协常务委员,民盟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1897年9月19日生。支持马克思主义,少时课读于孔城高小,考入桐城中学,毕业后任教于北乡大关小学。青年时期在桐...详细

    朱光潜的作品:《温和的修养》《无言之美》《谈修养》《与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