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我程牧阳,十四岁之前只信佛,十四岁之后只信她。
  • 既然决定义无反顾地去贪了,结果却是一如既往的没贪着。
  • 树木比人更深谋远虑,更持恒,更沉静,就像它们的寿数远比人类长久一样。树木比万物之灵更有智慧,只是人类很少倾听它的道理。然而,一旦我们懂得谛听树的语言,那么我们短时、仓促而躁进的思想当中,也能马上得到无比的快乐。
  •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 为什么要反对调和呢?因为评判的态度只认得一个是与不是,一个好与不好,一个适与不适,不认得什么古今中外的调和。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至多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著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就一步都不走了。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去,滴回头讲调和。社会上自然有无数懒人丑夫出来调和。
  •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 在一个匆匆路过,追求效率的年代,我们对灵魂深处的精神探究失去了耐心,青春,一段承载着猖狂和血泪的激情岁月,将安放在何处?

    吕挽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吕挽的妙语

    简介:吕挽,原名徐明,祖籍江苏南通,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小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对广大的读者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也许,曾有人被这个伤感的书名所吸引,被小说中流溢出的隐逸的哀伤所吸引,甚至被之后拍成的电视剧里男女主人公美好的容貌所吸引……那样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纯情美丽的女大学生,一个是风流倜傥的年轻记者,他们从一见钟情,到倾心相爱,从日日厮守,到依依惜别,从天各一方,到...详细

    吕挽的作品:《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