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人的一生相聚亦难别亦难,并不是心心相映的两个人就一定会在一起,之间总是会有想不到的阻隔,让人欲罢不能。
  • 那个为他擦汗的女孩是那样年轻而美好,这样的男孩,何愁没有人爱,他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这些年,是她的无心之失,让他的世界单一地围绕着她旋转,以后,等他见过了更美的风景,就会发现,向远只是在日出前就隐没在天际的星光。
  • 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次要的,所有节目都建立在戏剧关系的价值观冲突上,只是放在不同的场景中,场景只是构成一个语境,核心其实是想交流的是其他东西。
  •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 每到一处,他总能见到那些少年用和他一模一样的眼睛望着他,用和他一模一样的声音同他说话,向他致意时的警惕神色和他回应时的神色一般无二,并且都自称是他的儿子。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未这般孤独。
  •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如果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只是很礼貌的会说:“谢谢”,这样是落落大方,也很好,不够这一招通常比较适合天下第一美女或是天下第一富豪,这类人常常被赞美到麻痹了、 那如果别人骂你一句,你竟然还有办法回一句赞美,那会发生什么事呢 ? 我真的很少很少看到这个现象,如果真的发生了,我想,对方会很错愕,而你会立刻脑袋上出现一圈光环是在巩固有意,还是增加彼此的冷漠呢?
  • 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文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饱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中国文化发源于西北,物换星移地往东南流,流到江浙就停滞了,我的童年少年是在中国的沉淀物中苦苦折腾过来的,而能够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快乐的,因为一只是辩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木心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木心的妙语

    简介:木心 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1927年2月14日(西方情人节)生,浙江乌镇东栅人,据称,木心与作家茅盾(沈雁冰)两家有较远的姻亲关系。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详细

    木心的作品:《木心谈木心》《木心作品八种》《西班牙三棵树》《巴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