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结束之前还未结束
  • 我生命中的温暖就那么多,全部给了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微笑。
  • 失去挚爱的痛是无法抹除的,它将伴随你的余生,无论你的生命有多长,你只能祈求时间的流逝,能渐渐抚平伤口,但无论我们如何坚强,无论我们如何挣扎,伤痛会始终伴随着我们。
  • “我可以浅尝爱的甘泉。”他想,“这滋味是如此甜美、神奇。比起那些年轻小伙子,甚至比起十或十五年前的自己,我或许更懂得爱怜这朵初绽的花朵,或许将爱得更有智慧,更懂得珍惜。我比其他男人更温柔体贴,年轻小伙子不会像我这样,既珍惜又心存感激地品尝这高贵的美酒。然而,在她面前,我将无法掩饰那陶醉过后随之而来的厌烦感;除了激情之外,我无法假装仍真心爱她,无法继续扮演她幻想的理想爱人。我将看到她哭泣颤抖;我表面冷静但心中却充满不耐。她将带着醒悟后的双眼,体会幻灭的刹那,届时,她的娇颜不再,甚至将因失去纯洁而花容失色。我害怕那一刻的到来;甚至现在已开始担心。”
  • 如果特写代表一刻,则生活处处难关,不如意十常八九,只看朝夕,不是嫌钱不够就是被爱得不够。一时失恋,当然手持放大镜,把恋人的头发都看成丝绸,可是往丝路走下去,就变成长镜,见闻广博下,一是觉得所有切肤的痛不外如是,不然就是发现更吸引的新大陆,或是真的到了敦煌,被画上的佛性启悟,看破悲喜。
  • 人的执念,比什么都可怕。
  • 社会当然存在无数无意义的工作,从来没有一个物种达到人类这样的过剩而不愿意死去,并且有如此多的方法苟且活着。

    乔治·奥威尔

    国籍:英国

    发布乔治·奥威尔的妙语

    简介:乔治·奥威尔,英国记者、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不得不流亡法国。二战中,他在英国广...详细

    乔治·奥威尔的作品:《我为什么要写作》《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上来透口气》《政治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