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春光易虚度,不如早早相逢。
  • 我挨得住多深的诋毁,就经得住多大的赞美。我的所有努力都只是为了让自己掌握主动。别人说好不好不重要,我喜欢就好。我从来就不是为了别人而活,万箭穿心,习惯就好。
  •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我说得最多的词是“谢谢”。这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必然结局,任何美丽温柔之物都不是应该的,长久的,必然的,但要接受这一点也并非易事,直到现在,我觉得说谢谢,总好过葬花悲秋之态。
  • 而青淮却早已在内蒙古,骑在如梦一般广袤的草原上,沿着血红的夕阳下绸缎一般飘向远方的无名溪流深入大地的怀抱,像以梦为马的孩子,枕着流淌的璀璨星河陷入沉睡。 我带着被戏弄的愤怒,看着急于躲雨的行人们慌张并且狼狈地奔跑着,车轮也毫不留情地溅起一滩滩泥泞的雨水,像奔命的蠢牛一般横冲直撞。我感觉仿佛正在旁观一出布景拙劣而情节荒诞的哑剧。而我自身,或者说我们自身,以及所有自以为清醒而明智并足够冷漠的旁观者,在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里面难道又能摆脱作为一个渺小丑角的宿命? 青春的意义决不在于这炼狱般的高三,却一定需要这炼狱般的高三来锻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阐释。如同一把最锋利的剑,唯有最滚烫的炉温和最惨烈的淬火才能铸就。
  • 像重视病毒一样重视你。
  • 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现在万里回乡,祖国的人海里,泡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 依我看,在故事与信息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别。一方面,故事有其目标,就是终点、圆满、封闭;另一方面,信息按其定义永远是局部、不圆满、碎片化的。

    这差别呼应了由文学和由电视提供的互相冲突的叙述模式。

    文学讲故事。电视传播信息。

    苏珊·桑塔格

    国籍:美国

    发布苏珊·桑塔格的妙语

    简介: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美国文学家、艺术评论家。 她的写作领域广泛,在文学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著称。著作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2000年,她的历史小说《在美国》获得了美国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s)。 除了创作小说,她的创作了大量的评论性作品,涉及对时代以及文化的批评,包...详细

    苏珊·桑塔格的作品:《论摄影》《疾病的隐喻》《重生:桑塔格日记和笔记》《在土星的标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