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1999年春节,我在妻子的家江苏镇江过节,那一个春节,我过得清净,名山名寺走走,清茶一杯,闲谈少许,日子在舒坦中一转眼就过去了。终于到了要从家中离开,回北京去开始新工作的时候,可就在这时,我却忽然像小学生不愿意上学一样,为这一长段家居生活的结束而闷闷不乐起来。其实,这个时候,我逃避的并不是北京也并不是工作,而是在这座城市和这种工作中必有的挣扎、竞争、苦闷和心灵的劳累。
  • 生命如铁钻,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 我一直以为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你是我的故事,可是却不知道,我是不是你的故事。
  • 我最爱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样肯定。昔日的如花妖女,现在只剩下枯叶回乡,苍白,混俗,臃肿,腹中的骨肉是别人的,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但我只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言论自由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关键就在于它的“内容中性”原则,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坚决地摈弃在言论自由的大门之外。只要让“真理”二字一不小心从门缝里溜进来,言论自由就完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呼吁和宣扬言论自由的人们是很容易上“真理”的当的。他们或是明确认为,或是在潜意识中,总是觉得言论自由是走向“真理”的一条“阳光大道”,觉得言论自由只是让真理“越辩越明”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概念的指导下,一旦走到自己感觉已经“真理到手”的这一步,言论自由被抛弃就成了十分顺理成章的事儿。
  • 一个才华出众、判断力优秀的人,知道究竟什么才是自己的目标,并根据目标的大小来分配时间和精力;

    相反,平庸的人会误将小目标当成大目标,将大量本该属于后者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前者上面。犯这种错误的人很多。

    切斯特菲尔德

    国籍:英国

    发布切斯特菲尔德的妙语

    简介:菲利普·道摩·斯坦霍普,切斯特菲尔德第四任伯爵(Earl of Chesterfield,1694-1773年),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因写给私生子菲利普·斯坦霍普(Philip Stanhope)的书信而闻名(1737-68年,1774年出版)。这些书信风格简洁优美、充满了处事智慧、睿智的建议和犀利的评论。直到现在,“切斯特菲尔德式”(Chesterfieldian)仍然表示温文儒雅的意思。切斯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