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用悲情贿赂过读者,你也一定用悲情取悦过自己,我猜想柴静做节目、写博客时,常是热泪盈眶的。得诚实地说,悲情、苦大仇深的心理基础是自我感动。自我感动取之便捷,又容易上瘾,对它的自觉抵制,便尤为可贵。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在我们这,这些逻辑链绝大多数是同一朝向,正是这不能言说又不言而喻的秘密,我们需要提醒自己:绝不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 柴静《看见》
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 柴静《看见》
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 柴静《看见》
“为什么许多人都选择屈服?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 柴静《看见》
一个人不应该一辈子背着不加解释的污点生活 —— 柴静《看见》
除了课本,只看过言情小说,脑中空空,敲一下都能听到回声。 —— 柴静《看见》
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是虚拟的,所以无用。如果自己不去做,那就不会有希望。 —— 柴静《看见》
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 柴静《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 柴静《看见》
“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 —— 柴静《看见》
作者:柴静
喜欢
简介:《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详细
(收录202个妙语)
发布《看见》的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