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事上,必须问出尖锐的问题时,我建议拿“抽象的第三方”来当替死鬼。“老板,全省的经销商他们叫我来问您,如果您海报印这么大,他们要贴在哪里?”
还有一种说法,可以尽量把对方听来刺耳的,有审判味道的字眼,改成用一些“具体的陈述”,例如:“蔡教授,同事都在传你的论文是抄袭的。”可以改成:“蔡教授,我们收到这份英国的学术期刊,上面这篇论文,跟你上个月发表的那篇,内容上重叠的部分,大概有五千字。”。虽然用字比较多,但也显得比较具体,不像是直接指责对方,而是要求对方就事论事。 ——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别人骂你一句,你回骂他一句,这叫吵架;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回一句赞美,这叫社交,如果别人赞美你一句,你只是很礼貌的会说:“谢谢”,这样是落落大方,也很好,不够这一招通常比较适合天下第一美女或是天下第一富豪,这类人常常被赞美到麻痹了、
那如果别人骂你一句,你竟然还有办法回一句赞美,那会发生什么事呢 ?
我真的很少很少看到这个现象,如果真的发生了,我想,对方会很错愕,而你会立刻脑袋上出现一圈光环是在巩固有意,还是增加彼此的冷漠呢? ——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喋喋不休”和“口才好”,完全是两件事。跟一个寡言的人共处一小时,是很沉闷;但跟一个喋喋不休的人共处十分钟,应该你就会想掐死对方了。说话像机关枪而且很得意的人,也许可以试着改用比较古老的兵器:拉弓-放箭,拉弓-放箭。留一点空当,让听的人消化。只要你的话值得一提,不用担心,对方一样会见识到你威力的。 ——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如果碰到对方爱憎分明,而且要求你跟他站在同一阵线,你只能让对方尽情宣泄他的不满。但是你要控制一下,不要忘形的加油添醋,不要为了太好对方,就夸张的攻击别人。
只要你努力疏导对方的情绪,对方就比较可能把你当朋友,但你也至于讲不该讲的话,变成日后他去搬弄是非的把柄。
对方充满怨恨时,宁愿做无害又可爱的小丑,不要逞强当强出头的英雄。因为他只需要推心置腹的“感觉”,而不是生死之交。 ——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后来呢?
只要你跟朋友转述一件事的时候,每讲个几句,就稍稍停一下,看你朋友会不会问:“然后呢?”,如果有这样追问,就表示你叙述事情的方法是吸引人;但如果你停顿一下,你朋友却想都不想,就把话题转去别的地方,那就表示你讲的很没有意思,使得对方一点也不在乎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你可以找机会改个方法,把同一件事情用别的顺序讲一遍,看你朋友这次会不会问:“然后呢?” ——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完全不必担心问题没深度。每个说话的人,都需要从听话的哪一方收到鼓励,才会更放开来往下说。只要你的反应是一种鼓励,不管对方是多有地位、多有深度的人,都会很受鼓励,继续往下说。你不必假装有深度,只要懂得欣赏别人的深度,已经是一种美德了。 ——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