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查尔斯·布可夫斯基德裔美国诗人、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布可夫斯基的作品受家乡洛杉矶的地理和气候的影响很大。他喜欢描写处于美国社会边缘的的穷苦白人的生活,他热爱写作,嗜酒如命,离不开女人,干过苦差,喜欢跑马。布可夫斯基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写了数千首诗歌,数百篇短篇故事,6部小说,总计出版了110本书。人们常常将他称为“贫民窟的桂冠诗人 ”。
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布可夫斯基广泛地在小型文学杂志和小出版社出版作品,后来,黑雀出版社(即现在的哈珀柯林斯/ECCO)将他的诗歌及小说结集再版。
布可夫斯基坦承受到契诃夫、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卡夫卡、克努特·汉姆生(Knut Hamsun)、海鸣威、约翰·芬提(John Fante)、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éline)、罗宾逊·杰弗斯(Robinson Jeffers)、陀思妥耶夫斯基、D.H.劳伦斯、安东南·阿尔托( Antonin Artaud)、卡明斯(e.e. cummings)等人的影响,他多次提及洛杉矶是自己钟爱的主题。在1974年的一次访谈中,他说:“你在一个城市生活一辈子,你逐渐认识了街角的每个婊子,其中有半数跟你有过一腿。你已经对整座城市的布局了如指掌。你对自己置身何处了然于胸……自从我随父母来到洛杉矶,我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一直在这里。我有时间了解这座城市。我了解洛杉矶甚于其他任何地方。”
“某种犯忌的雄性动物的白日梦:不羁的单身汉,嗜毒、反社会、彻底的自由”,一位批评家曾这样描述布可夫斯基的小说。有时,在公开发表的放荡诗作和公众场合的举止间,他会试着将这幅图景贯进去。自从1994年去世之后,布可夫斯基的生平和作品就成了许多评论性文章和著作的议题。而相比较而言,学院派评论家很少关注他。ECCO继续出版他的诗集,这些诗歌都出自他之前发表在小型文学刊物上的作品。据ECCO称,现在,他曾经出版的作品都已经再版,2007年出版的《人们终于像花朵一样》(The People Look Like Flowers At Last)将是他死后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2004年出品的电影《布可夫斯基:生来如此》(Bukowski: Born Into This)记录了作家的一生。
2006年6月,布可夫斯基的遗孀将他的文学档案捐给了加州圣马力诺的亨廷顿图书馆。西密歇根大学陈列着黑雀出版社为其出版的所有作品的样书,在黑雀出版社2003年关闭之后,西密歇根大学购买了该出版社的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