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往往是我们两人从一个地方出来,他一晃眼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 杨绛我们仨

机器猫 发布于: 2016-01-07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此身已在含元殿,更向何处问长安。
  • 而真实的,永远是作出一个选择之后的,你此时此刻的,感觉 人生,就是只要你足够走得远,就能有足够宽广的视野放弃掉执念。 世界辽阔,无需争夺 因为眼见过世界无法被收买的辽阔,于是无法相信那些逼人屈服的生活是真理 时间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甚至以一种浑然不觉的方式.
  • 在中国,教师的地位和权利都被神话了,什么东西被神话以后下一步必然是说胡话,教师就是如此。
  • 我日夜祈求,一场完美的演出,一个奇迹的到来。
  • 我学会了安稳学会了谎言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沉默学会了坚忍。辗转中的快乐在百转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风中把它们扫进心底最阴暗的角落。再也没有关系。那样明眸皓齿地对别人微笑,灵魂喷薄影子踯躅。只剩坚强无处不在。
  • 这一切也许恰似这样一种感觉:一个人正从高塔上望着他脚下的深渊,以便最后一头栽下去:一切都赶快结束吧!甚至有一些极其温顺而且从不引人注意的人也这么干。他们中间有些人甚至在这种昏迷状态中炫耀自己。这种人过去越是受压抑,现在就越是渴望耀武扬威,渴望使人感到恐怖。他以别人的恐怖为乐,他喜欢激起别人的反感。他摆出一种不顾死活的样子,而这种“不顾死活的人”有时竟急不可待地盼望着受惩罚,盼望着被干掉,因为到最后连他自己也难以忍受那种伪装的不顾死活的样子了。
  • 杨绛

    年代:近现代

    国籍:中国

    发布杨绛的妙语

    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原名杨季康,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荫杭之女,钱钟书之妻,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详细

    杨绛的作品:《隐身衣》《走到人生边上》《洗澡》《杂忆与杂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