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欲报,怨欲望;报怨短,报恩长

—— 李毓秀弟子规

残花月 发布于: 2015-11-30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 我想找个没有电话的地方,这东西太吓人了,我两天才接了三个电话,第一个让我加班,第二个让我结婚,第三个,悠悠就怀孕了。 我去了玩具店,一想看看能买些什么,跟悠悠道个歉。 可是我去晚了,玩具店已经关门了。 我随便逛逛,不知不觉就去了一家婴儿用品商店,顺手,我就买了这个。 可能是缘分吧,原来我对即将发生的事也充满了恐惧,可是一看到这个,一下子就好多了。你们说,能穿上这个的小东西,应该没那么恐怖,对不对? 我想去问问悠悠 我是想问她,是不是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去面对,未来的日子。 我总是,喜欢做计划,总想着,准备好了再走下一步。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就像那个玩具店,可能当我准备好了,它早就关门了。
  • 他像是被拔去双翼的鹰,被迫落于地上,即使不能飞翔,但仍旧是鹰。
  • 人老的好处就是,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 小嫚翻看着那些奖品,终于冲破羞涩,说她是否可以收藏下那些奖品。刘峰说当然了,只要她不嫌难看。 我的分析是,刘峰把处理多余物资的事情让小嫚做,是想让她搬了东西就走,离开他的房间。刘峰爱林丁丁爱出半条命去了,没了丁丁,对于他来说,全世界一个女人都没了。小嫚不懂他的痛,他的苦,以为她这样陪伴他,送他最后一程,我们全体对他的反目和孤立,就能给找补回来一点儿。尤其是林丁丁对他的伤害,小嫚也想以她最后的陪伴给予些弥补。她活了二十多岁,一路受伤到此刻,她的一路都是多么需要陪伴和慰藉,这她最明白。
  •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面对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时,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大的来看,一是解决问题,二是规避问题。作者认为,解决问题,是痛苦的,但在痛苦中,伴随着能力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而规避问题,往往不会使痛苦消失,持续的逃避还会使心智退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呢?这就是自律。
  • 李毓秀

    年代:清朝

    国籍:中国

    发布李毓秀的妙语

    简介: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详细

    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