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能够让人了解 我们内在的心灵,它静谧而美丽 它带给我们崇高的理念 不论是邪恶的言辞、偏见、自私自利者的鄙视、 毫无善意的寒暄以及日常生活的人情淡薄 都不能战胜我们,也不能剥夺我们 这个愉快的信念;眼中所见的自然充满 神的恩赐。

—— 阿兰·德波顿旅行的艺术

快乐天使 发布于: 2015-12-22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你想成为哪类人,并不取决于你的能力,而是取决于你的选择。
  • 没有说话,没有动作,只有无声的相视而笑。我们坐在静默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感受我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 当然,我们会感到失望,但真正留存在我们精神里的,是我们身后的整个国家。
  • 人在年少时,一定要励志, 经得起风雨,才能长见识; 莫好高骛远,稳健才扎实, 做事讲诚信,做人讲良知。 你有能力时,决心做大事, 没有能力时,快乐做小事; 你有余钱时,就做点善事, 没有余钱时,做点家务事。 人活一辈子,要好好深思, 当有成绩时,要常照镜子; 没有成绩时,学习不停止, 私心膨胀时,欲望要节制。 你有权利时,就做点好事, 没有权利时,就做点实事; 当你能动时,就多做点事, 你不能动时,回忆开心事。 人这一辈子,都会做错事, 尽量避免做傻事,坚决不能做坏事, 人生就是这回事,堂堂正正一辈子!
  • 就如同爱情,可要是不试,你又怎么知道那个人是不是最对的呢。
  • 令人吃惊的是,爱情的拒绝通常是形成在道德的语言中,对与错的语言中,善与恶的语言中。似乎拒绝或不拒绝,爱或不爱,是自然而然地属于伦理学的分支。 爱的结束是两种从根本上说都是自私的力量的冲突。 康德理论的实质在于,道德只存在于行为实施的动机中。
  • 阿兰·德波顿

    国籍:英国

    发布阿兰·德波顿的妙语

    简介: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等。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他的小说思想丰瞻、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详细

    阿兰·德波顿的作品:《新闻的骚动》《机场里的小旅行》《工作颂歌》《幸福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