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一个被仇恨啃啮了十六年的人,却在最危急的时候,用自己的生命扑向死亡,去换取了这几个他一向视作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的性命。为什么?再也没有想到他会是这样地死去。
  • 在一个没有法律、理论上不存在强制的社会里,行为的唯一仲裁者是公共舆论。但是,由于群居动物对步调一致又紧迫的要求,所以,跟任何法律制度相比,公共舆论的宽容度都要差些。如果人类受“你不可”这样的禁令的约束,个人尚可有一定的自由度;如果是受“爱”或者“理性”的约束,那个人就处于持续不断的压力之下,只好像其他人那样去行为和思考。
  • 社会所属望最殷的青年们,这事实和问题是值得郑重考虑的!时光向前疾驶,毫不留情去等待人,一转眼青年便变成中年老年,一不留意便陷到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运。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第一部是悬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给它们一个简题,这是“追求”、“彷徨”和“堕落”。
  • 是的,我们自以为与时俱进,其实在不断后退,一直退到我们出发的地方。
  • 不知为何,这小小少年,目光却深得像一口井,睹之仿佛立刻要坠落进去,又使人看不到希望。
  • 走江湖,靠的是人手,讲信、讲义,应下来的,就要做到,不讲 信义,可就玩不长了。
  • 我果为洪炉大冶,何患顽金钝铁之不可陶熔。我果为巨海长江,何患横流污渎之不能容纳。

    洪应明

    年代:明朝

    国籍:中国

    发布洪应明的妙语

    简介: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贯不详,有《菜根谭》传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中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 洪应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面走向衰败,这不仅表现在朝纲废弛,吏治黑暗上,整个社会、文化也呈现江河日下之势,这一点从稍前于《菜根谭》问世的《金瓶梅》中已可见一斑。一些有...详细

    洪应明的作品:《菜根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