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当你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时,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自杀?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
  • 我有一个乖戾的念头:如果这孩子面临灾祸,我可为之而舍身,自认我这一生那样也就完成了——这是一个被苦于无法表示的爱,折磨得嫉妒阴惨酷烈的少年的怪念头,不知世上有没有另一个人也曾如此经验,如有,我是欣慰的,如无,我也欣慰,因为我已证明了人是有可能具有无欲望无功利观念的单纯的爱,即使只是一念之诚,确实是有过,而且不谙世故的少年人可能会去实行的。
  • 当你看到克里斯多夫的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 好啊 走啊 到我们可以相爱的地方啊
  • 这里绵亘着不曾看见的风景,流淌着不曾听见的音乐,低吟着理解不了的话语。它时而突然越向顶峰,时而急剧沉入黑谷,一个断片同另一个断片不存在任何相通之处,恰如快速转动收音机的调频按钮,从一个台调往另一个台。
  • 一听这种音乐,我就好像置身一个什么都没有的房间里,那里真是空空如也,没有隔断,没有墙壁,没有天棚。我在那里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要人在那里就行。闭上眼睛,全身沉浸在美丽的弦乐声音里,没有头疼,没有着凉的体质。没有月经,没有排卵期。这里一切只是美丽,安详,不会叫人消沉,也没有一件要求做的事情。
  • 荣誉感与成就感是人的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

    国籍:美国

    发布马斯洛的妙语

    简介:亚伯林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physiolo...详细

    马斯洛的作品:《动机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