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颗心,我会将仇恨写在冰上,然后期待太阳的升起;我会用凡高的梦在星星上画一首贝内德第的诗,而塞莱特的歌会是将是我献给月亮的小夜曲。我会用泪水浇灌玫瑰,以此体味花刺的痛苦和花瓣的亲吻……
  • 突然间他明白了自己的想法,他奇怪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多愁善感,为什么所有这些念头老是缠绵不去。所有生出的这些事儿,他想,何以弄出这些让他感到受窘的事儿,原因就是你无人可以倾诉。
  • 曲高和寡。
  • 科举网罗了中国上千年来几乎所有的精英,但是漏网的也不是没有。黄巢漏网了,于是就起义了,打了一通,把长安占领了;洪秀全落榜了,于是他也闹了一通太平天国。 不过,大部分的精英都通过这个体系进入到了管理国家的体制里,所以这个国家才能非常稳定。大部分落榜的,很少有变成黄巢、洪秀全那样的,落榜了就跟你拼了,因为都是文人嘛,所以最后变成唐伯虎了,这也是好事。大部分精英来到官僚体制里,少部分精英落榜了,就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事业。
  • 我曾说过,我们的十指之间为什么会有缝隙呢?就是要让另一个人去填满它。
  • 没有人能在此刻完全地理解此刻,只有往前多迈几步,我们才能看清来时的路。

    安娜·昆德兰

    国籍:美国

    发布安娜·昆德兰的妙语

    简介:安娜·昆德兰(Anna Quindlen) 美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则是意大利人。历史上第三个为纽约时报撰写社论对页专栏的女性。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18岁,她以抄写员的身份加入《纽约邮报》,从此开始了在新闻行业的职业生涯 19岁,母亲因为卵巢癌而去世,因此涉及到个人的写作时,大多聚焦于她死去的母亲 1977年,昆德兰作为普通助理记者加入《纽约时报》。 1...详细

    安娜·昆德兰的作品:《不曾走过,怎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