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 只要是人前表演,蝶衣就全情投入,心无旁骛。不管看的是谁,唱的是什么。他是个戏痴,他在"游园",他还没有"惊梦"。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 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 我因此想起了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仿佛急于直面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颗硌脚的石子儿,便又会呼天抢地,倒戈弃甲,觉得世不容我。但是终于——在其后的其后——我渐渐承认,活着的价值,在于要有一个饱满的人生。隐忍平凡的外壳下,要像果实般有着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颗坚硬善良的内核。这样的种子,才能在人间深处生根发芽,把一段富有情致的人生传奇流传下去。
  •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载体。禁书却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承认那书本里承载的是“危险的思想。”但历史一再证明,今天看来是危险的思想,明天却会成为常识。一些权势人物判定的危险书籍,却可能是公众知识不可或缺的来源。禁书似乎有理,却从来没有成功。
  • 没有人能在此刻完全地理解此刻,只有往前多迈几步,我们才能看清来时的路。

    安娜·昆德兰

    国籍:美国

    发布安娜·昆德兰的妙语

    简介:安娜·昆德兰(Anna Quindlen) 美国著名作家,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父亲是爱尔兰人,母亲则是意大利人。历史上第三个为纽约时报撰写社论对页专栏的女性。普利策评论奖得主。 18岁,她以抄写员的身份加入《纽约邮报》,从此开始了在新闻行业的职业生涯 19岁,母亲因为卵巢癌而去世,因此涉及到个人的写作时,大多聚焦于她死去的母亲 1977年,昆德兰作为普通助理记者加入《纽约时报》。 1...详细

    安娜·昆德兰的作品:《不曾走过,怎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