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谁心里都会有个坎,却固执地不肯跨过去
  • 几百万年以来,花儿都长着刺;几百万年以来,羊也在吃花。难道我想知道,花儿为什么憋足了劲长没用的刺,这不是正经的事吗?这不比红胖子的加法更正经,更重要吗?要是我认识的世界上的一朵独一无二的花,她哪也不去,就爱长在我的星球上,可是却在某天早晨,被小绵羊一不留神咬死了,难道这样的事也不重要吗?
  • 种族歧视的言论会给言论者本人带来非议。 欧洲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是没有什么今天的国家概念的。其实亚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今天的我们不再去细想那外族侵略,皇帝上吊,全民亡国的几百年殖民史罢了。不想也是对的,因为历史形成的现实永远是对的。我们今天,假如对历史上的外族入侵带来的大片塞外疆土之得,能够处之泰然,那么,在处理历史上的失的一面,似乎也应该更冷静的去思考和理解,更有历史感的处理和对待。
  • 这对恋人的恋爱期应当更长一些,这样才能让两人通过亲身交往彼此更加了解;同时,他们要对此段恋情严格保密,直到已经非常确定自己的感情。
  • 我们生命的曲线如此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可是,有时候,发现我们身边的事物:一树唐朝的花,一座宋朝的楼,一口明朝的钟,一把清朝的椅子,一坛酒,只是五十年前埋下去的酒,如果他们愿意,都可以获得比我们更久远的存在。
  • 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 言不在多,在于当理;施不在丰,期于救乏。

    孔鲋

    年代:先秦

    国籍:中国

    发布孔鲋的妙语

    简介:孔鲋,字甲。(约前264—前208)秦末。孔子后裔,居于魏国。本名鲋甲,字子鱼,亦字甲。 晚年投奔陈胜,陈胜在陈郡(今河南淮阳)称王后,陈人或称子鲋,或称孔甲。孔鲋博通经史,与魏名士张耳、陈余友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孔鲋不仕,令其弟子叔孙通仕秦,后召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宰相李斯始议焚书之事,魏人陈余告诉他:“秦将灭先王之藉,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矣哉!”他回答说:“吾为无...详细

    孔鲋的作品:《孔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