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

①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

②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③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④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干车马、帐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

⑤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⑥琵琶:初创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人我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八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观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乐器。

⑦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⑧弦上黄莺语:此句是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⑨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

⑩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 暂无评论
可能感兴趣的妙语
  •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 许多艺术史学家认为达.芬奇对于<蒙娜丽莎>的喜爱与其艺术技法无关。实际上,它不过是一副运用了晕染法的普通肖像画。许多人认为达.芬奇对于这幅画的喜爱源于更深层的原因:它隐藏著信息。事实上,<蒙娜丽莎>是世界上记载最详实的玩笑之一。儘管多数艺术史的大部份专著都揭示了它那巧妙的影射和含义,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多数人还是以为他的微笑非常神秘。 实际上,这是达.芬奇玩的一个小把戏。他把左边乡村景色的地平线画的低一些,这样就使得蒙娜丽莎的左侧看上去比右侧大一些。这是他开的一个小玩笑。历史上,人们曾经男女指定了方位--男性是右边,左边代表女性。因为达.芬奇是女性主义信仰者,所以他让蒙娜丽莎从左边看上去更端庄美丽
  •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这不是洗脑,也不是盲目的宗教信仰。这是一个起点,书中用更多篇幅是我们在认识到了人生苦难重重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比赛没赢有什么关系,你依然还是在她们的人生轨迹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失败的感觉,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你想,世上无魔便无佛,如果没赢失败,他们怎么会珍惜胜利的感觉呢?所以,我觉得,赢一场跟输一场是一样的,都是他们人生轨迹上重要的转折点。其实我挺羡慕他们的,就是你的那些社员,你说的没错,谁不想体验一次当胜利者的感觉,可我就没那么幸运。活了快三十年了,生命中从来没有碰到一个要改变我的人,如果我的生命中,也有一个胜利的转折点,现在,我会是怎么样呢?
  • 我的名字对你有什么意义? 它早已被忘记, 在新的激烈的风浪里, 它不会给你的心灵, 带来纯洁、温柔的回忆。 但是在你孤独、悲伤的日子, 请你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 并且说:有人在思念我, 在世间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
  •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 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
  •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韦庄

    年代:隋唐五代

    国籍:中国

    发布韦庄的妙语

    简介: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天祐四年(907)劝王建称帝,为左散骑常侍 ,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