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28个妙语)
《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主要内容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
《丑陋的中国人》收集的都是以20世纪80年代初期,柏杨在各个学校所做的演讲文章为主。而该书所有文章,都围绕一个相同的中心主题,即是作者序言所说的:“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为此,作者他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子子孙孙受感染,不能痊愈。这也是全书核心及全部内容。
在文中,柏杨对被保守观念禁锢的中国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大胆剖析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自揭家丑,曝露恶习。小到窝里斗、脏、乱、吵、不能团结、死不认错、自私不顾及别人,无秩序,不会讲“对不起,谢谢,没关系”,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恶毒的话,这些国人的不良积习;大到造成中国官场腐败的科举,奴性媚骨的宦官制度,愚昧无知的裹脚恶俗等等。
《丑陋的中国人》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书,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受欢迎的。柏杨在1984年9月24日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自言:“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因此作者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反省中国人的“丑陋”,就是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